Waaree Energies:
计划在2025年将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布鲁克郡的光伏组件工厂年产能从1.6GW扩大至3.2GW。
该公司已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建立了5.4GW光伏电池制造工厂,并开始试生产。
Vikram Solar:
计划投资15亿美元在美国建立光伏组件生产工厂,初始年产能为2GW,并计划在未来几年扩大到4GW。
合资成立了VSK Energy公司,致力于垂直整合的光伏组件制造业务。
Tata Power Solar:
子公司TP Solar在泰米尔纳德邦的工厂已投产2GW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并计划在未来4-6周内再增加2GW的产能。
该公司在班加罗尔运营着一家制造工厂,包括682MW的太阳能组件产能和530MW的太阳能电池产能。
Adani Green Energy:
计划到2030年,将蒙德拉工厂的光伏电池和组件产能从4GW提至10GW。
该公司已中标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项目,并开始扩大其位于印度古吉拉特邦Mundra的制造厂的产能。
这些动向表明,印度光伏龙头企业正在积极扩大在美国市场的产能,以满足美国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这一趋势可能受到美国市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增长、印度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支持政策以及印度光伏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公开信息,印度光伏龙头企业近期在美国市场加速扩产,主要动向如下:
1. Waaree Energies:两年内产能翻倍
最新动态:
2025年4月宣布,将美国德克萨斯州布鲁克郡的组件工厂产能从1.6GW扩建至3.2GW,成为印度首家在美国设厂的组件企业。
配套电池产线计划:2023年曾宣布拟建5GW组件+一体化电池产线,2024年底前实现3GW组件产能,2027年达5GW。
印度本土布局:
在古吉拉特邦新建5.4GW电池工厂(印度最大),已投入试生产,产品涵盖PERC、TOPCon技术。
2. Vikram Solar:15亿美元垂直整合计划
美国投资:
阶段一:2.5亿美元在科罗拉多州布莱顿建2GW组件厂(2024年运营),未来扩产至4GW。
阶段二:12.5亿美元在美国南部建硅棒、硅片、电池厂,形成4GW垂直整合产能。
与Phalanx Impact Partners、Das&Co.合资成立VSK Energy,分两阶段投资15亿美元:
战略意义:
直接创造900个就业岗位(平均年薪超7万美元),规避关税风险,深化美国市场渗透。
3. Tata Power Solar:本土扩产反哺出口
印度扩产:
泰米尔纳德邦工厂新增2GW电池产能(总产能达4.3GW),配套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4.25亿美元融资的组件产线(已产1250MW)。
班加罗尔工厂扩容至682MW组件+530MW电池产能,累计产出超3.7GW组件。
技术升级:
聚焦TOPCon和单晶PERC技术,产品优先供应Tata在建项目,逐步开放市场。
4. Adani Green Energy:全球供应链布局
美国关联动作:
虽未直接宣布美国设厂,但通过印度古吉拉特邦蒙德拉工厂扩产至10GW电池组件产能(2026-2027年),间接强化全球供应链。
中标全球最大太阳能项目(8GW光伏+2GW电池组件制造),推动产能与项目协同扩张。
市场驱动因素
美国政策激励:
《通胀削减法案》(IRA)提供投资税收抵免(ITC),吸引海外制造投资。
规避贸易壁垒:
印度企业通过建立本地产能绕过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措施。
技术升级需求:
TOPCon、HJT等高效技术需求推动扩产,Waaree和Tata均布局新一代电池技术。
行业影响
竞争加剧:印度企业加入后,美国光伏市场将形成中国、东南亚、印度三足鼎立格局。
供应链重构:本地化生产缩短交货周期,增强对美国“大平原”等光伏项目的响应能力。
如需进一步追踪企业财报或项目环评报告,建议关注美国能源部(DOE)官网或各州经济发展局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