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核烟台招远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于2025年5月27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具有以下关键特征与技术突破:
项目规模与发电效益
项目位于山东省招远市莱州湾海域,总装机容量400兆瓦,由121个发电单元组成,覆盖海域面积512.7公顷。
预计年平均发电量6.94亿千瓦时,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20.8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3.58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562公顷,生态与经济效益显著。
技术创新与组件应用
采用国内首批适应海洋环境的单晶硅异质结N型双面双玻组件,光电转换效率达22.86%,组件双面率大于85%,具备高防腐、高稳定性特性。
项目团队研发7项专利技术,包括“纳米全钝化接触晶硅异质结双面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等,推动海上光伏组件技术进步。
支撑结构与施工工艺
行业首创“大跨度螺栓球钢网架+螺旋变径钢管桩”技术方案,打造光伏支撑“超级支架”。单套支架单元承载装机容量590千瓦,长69.3米、宽37.3米,承重约120吨,为国内光伏行业之最。
形成“多管桩高精度同步定位”等桩基施工工艺,研发建造全国首台(套)海上光伏智能高效打桩装备“电建海装001号”,实现桩基位置厘米级精准定位,沉桩效率提升5倍,施工成本降低50%以上。
施工模式与装备创新
提出支架单元陆上流水拼装、码头15度倾角翻转落驳、海上整体运输安装等关键技术方案,自主研发大跨度支架单元空中翻转装置、同频滑移电动平车、自升式桩顶作业平台等核心施工装备,保障安装高效性与安全性。
最大限度将海上施工转为陆上施工,降低海上作业风险与成本。
行业贡献与经验推广
项目形成可复制的海上光伏项目施工成套工艺体系,为全国同类型项目提供系统性实践经验。
承担多项重点科技创新研发,取得专利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SCI论文4篇,助力全国海上光伏产业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