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

华为智能光伏服务商    

华为智能光伏控制器、华为逆变器、光伏数据采集器

网站公告
1、华为并网逆变器20KW~40KW活动价,量大价格从优! 2、高压型号196KW、250KW、300KW大量库存,需要的朋友可联系18520143666
联系方式
  • 联系人:姚经理
  • 电话:18520143666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友情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答记者问内容如下:
新闻中心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答记者问内容如下:
发布时间:2025-07-09        浏览次数:1        返回列表

一、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1. 背景:我国已进入实现碳达峰目标、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期。虽然过去五年“双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新能源消纳压力增大、高耗能行业深度降碳困难、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推广应用受限等挑战,亟待通过政策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实现“破局”。

  2. 意义

    • 加快能源绿色转型:要实现“零碳”,园区必须综合采取绿色电力直接供应、科学配置调节性资源、强化需求侧管理等多种方式,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这将为新能源供给消纳提供新模式新实践。

    • 引导产业深度脱碳:以零碳园区为载体,探索绿色能源制造绿色产品的“以绿制绿”模式,引导传统产业探索深度脱碳路径,赋能新兴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和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统筹布局建设一批零碳园区,引导高载能产业有序向资源可支撑、能源有保障、环境有容量的园区转移集聚,有利于相关产业形成合理分工和良性循环。

    • 适应绿色贸易规则:当前碳排放要求正逐步融入国际贸易规则和供应链体系。零碳园区拥有可溯源能源供应系统和全流程碳足迹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大幅降低产品碳足迹、增强“绿色竞争力”。

    • 打造零碳示范样板:建设零碳园区不仅对碳减排有直接贡献,更重要的是通过园区层面“零碳细胞”的实践,为碳中和目标下建设“零碳社会”积累经验、探索路径、打造样板。

二、建设零碳园区包括的重点任务

建设零碳园区是一项创新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通知》提出了八方面重点任务:

  1. 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电网等绿色电力直接供应模式,推动园区供热系统实现清洁低碳化。

  2. 大力推进园区节能降碳:推动园区建立健全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制度,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3. 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鼓励园区加快自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布局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探索“以绿制绿”模式,支持高载能产业有序转移集聚。

  4. 强化园区资源节约集约: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健全园区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加强各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5. 完善升级园区基础设施:系统推进电力、热力、燃气、氢能、供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完善园区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基础设施。

  6. 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支持园区探索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机制,围绕低碳零碳负碳先进适用技术打造示范应用场景。

  7. 提升园区能碳管理能力:建设园区能碳管理平台,强化用能负荷监控、预测与调配能力。

  8. 支持园区加强改革创新:支持政府、园区、园区企业、电网企业、能源综合服务商等各类主体参与零碳园区建设,探索新模式新机制。

三、建设零碳园区需要满足的条件及评判标准

  1. 基本条件

    • 建设主体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视情可拓展至近年来新建设的省级新兴产业园区或高新技术园区。

    • 建设范围可以是园区整体,也可以是有明确四至边界的“园中园”。

    • 园区应在能耗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计量、监测等方面具备一定基础。

    • 园区应在3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环境事故或其他社会不良影响事件。

  2. 评判标准

    • 核心指标:“单位能耗碳排放”(即园区内每消费一吨标准煤的各类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引导园区在保障企业发展和用能的前提下,通过努力使碳排放达到“近零”水平。

    • 引导性指标:除核心指标外,《通知》还设置了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园区企业产品单位能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余热余冷余压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5项引导性指标,从能源结构、循环经济、节约资源等方面提出要求。

四、国家对零碳园区建设的支持举措

《通知》提出的支持举措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 资金保障: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零碳园区建设,鼓励各地区对零碳园区建设给予资金支持,鼓励政策性银行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中长期信贷支持。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用于零碳园区建设。

  2. 服务保障:支持园区多渠道引入外部人才、技术和专业机构,服务企业节能降碳改造、碳排放核算管理、产品碳足迹认证等。

  3. 要素保障:强化用能要素保障,在零碳园区范围内创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模式,探索实施区域审批或项目备案。加强新建园区、新能源电源、供电设施等用地用海要素保障。

收缩
  • QQ咨询

  • 电话咨询

  • 18520143666
  • 添加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