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委正开展光伏电站组件寿命评估等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旨在推动新能源多元协同发展,提升光伏电站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政策背景与目标
2025年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该方案旨在通过计量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的进步。在新能源领域,方案明确提出要开展光伏电站组件寿命评估等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与方向
方案中提到的光伏电站组件寿命评估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组件寿命评估技术:研究光伏组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退化规律,建立寿命预测模型,为光伏电站的运维和更换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共性计量技术:开展与光伏电站组件寿命评估相关的计量技术研究,如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的精确测量,以及组件电性能参数的准确测试等。
应用示范:在典型光伏电站中开展组件寿命评估技术的应用示范,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推动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政策意义与影响
提升光伏电站可靠性:通过组件寿命评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性能退化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维护和更换,从而提升光伏电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降低运维成本:准确的寿命评估可以帮助光伏电站运营商制定合理的运维计划,避免不必要的更换和维修,降低运维成本。
推动新能源发展:光伏电站组件寿命评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示范,有助于提升光伏发电的经济性和竞争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行业反响与期待
该政策的发布引起了光伏行业的广泛关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组件寿命评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示范,将有助于解决光伏电站长期运行过程中的性能退化问题,提升光伏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这也为光伏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如计量设备制造商、技术服务提供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