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内容如下:
一、监察背景与目的
行业背景:多晶硅是光伏产业的核心原材料,但其生产能耗较高,市场主流企业综合电耗范围约为46-54 KWh/千克。当前行业面临库存积压、供需失衡、价格低迷等问题,部分企业呼吁通过能耗标准控制产能,避免资源浪费。
政策目的:
摸底能耗现状:了解企业实际能耗水平,为修订多晶硅能耗标准提供依据。
推动落后产能退出:通过节能监察筛选环保指标达标的企业,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的落后产能。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优化供给结构,减少无序竞争,推动行业向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和绿色低碳转型。
二、监察企业名单与分布
企业数量:共41家企业,覆盖国内主要多晶硅厂商。
地域分布:
内蒙古:9家
新疆:8家
四川:6家
云南:5家
青海、宁夏:各3家
湖北:2家
江苏、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各1家
头部企业:包括通威股份、协鑫科技、新特能源、大全能源等硅料龙头的子公司。
三、监察内容与要求
监察内容:
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产品及设备能源效率等强制性国家标准情况。
淘汰落后耗能设备及工艺情况。
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建立情况。
重点用能企业还需检查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等。
时间要求:各地需于2025年9月30日前将监察结果报送至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程序规范:在监察过程中,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工业节能监察程序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四、行业影响与展望
短期影响:
股价波动:消息发布后,大全能源、新特能源等硅料上市公司股价上涨,市场对政策预期积极。
企业成本增加:节能监察可能短期内增加企业合规成本,但长期看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效率。
长期影响:
产能出清加速:通过能耗标准淘汰落后产能,预计国内多晶硅产能将减少至230万吨/年左右,开工率维持在60%以内,供需关系有望改善。
价格回升:产能出清后,多晶硅价格可能回升,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技术创新驱动: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升级和产品差异化,提升市场竞争力。
政策配套:
修订能耗标准:国家正在计划修改多晶硅的标准体系,拟将1级多晶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从≤7.5 kgce/kg调整为≤5 kgce/kg,2级和3级也拟相应下调。
“反内卷”组合拳:节能监察与配套政策形成系列组合拳,推动行业回归规范化有序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