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2023年起已实质性暂停地面集中式光伏项目立项,至今已持续两年,政策转向旨在破解资源约束与能源需求的矛盾,推动分布式光伏成为发展重点。具体分析如下:
政策转向背景
备案规模膨胀与资源错配
2022年,广东省发改委印发通知,直指集中式光伏备案规模急剧增长(累计超9000万千瓦),与实际开工、并网规模严重背离,且远超省内资源条件。茂名、梅州、清远等3市备案规模超1000万千瓦,肇庆、河源等4市超600万千瓦,导致土地资源紧张、电网消纳困难,甚至出现“跑马圈地”“倒卖土地资源”等乱象。政策调整信号
2022年通知要求规范备案管理,强调“备案规模需与资源条件、消纳能力匹配”。
2023年5月,广东省能源局发布《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因地制宜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
2023年起,广东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上几乎无新增地面集中式光伏项目备案,开发企业确认项目已不再获批。
政策转向的深层原因
破解资源约束
广东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稀缺,集中式光伏需占用大量土地,与农业、生态用地冲突明显。而分布式光伏(尤其是工商业屋顶)可充分利用存量空间,减少对土地资源的依赖。优化能源结构
分布式光伏发展迅速,尤其工商业项目增长迅猛。2023年工商业新增8.8GW,2024年新增近10GW,2025年上半年新增约5.5GW。广东分布式光伏的爆发式增长,与其产业优势(如制造业密集、屋顶资源丰富)密切相关。避免恶性竞争
集中式光伏备案膨胀导致行业恶性竞争,如企业抢占土地资源、低价中标等,影响项目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政策转向可引导行业回归理性,聚焦高质量发展。
政策转向的影响
集中式光伏发展受限
2023年广东集中式光伏新增约3GW,2024年新增4.78GW,2025年上半年新增约4GW,增速明显放缓。
并网项目多为此前下发的指标(如2023年方案下发82个项目,规模10.928GW),新增项目审批趋严。
分布式光伏成为主流
2025年上半年,广东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112.81GW,同比增长113%,占新增总装机的53.3%。
工商业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87.18GW,同比增长135%,占分布式光伏的77.3%。
户用光伏新增25.63GW,同比增长62%,显示分布式光伏在居民端的应用也在扩大。
创新模式涌现
“光伏+建筑”试点:广东遴选25个县作为首批试点,推动分布式光伏与建筑融合。2024年试点区域新增装机规模不少于125万千瓦,2025年累计新增不少于175万千瓦。
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如广东能源集团友好五一光伏项目(550MW),通过“光伏+农业”模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6.6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9.9万吨。
未来展望
分布式光伏持续领跑
广东分布式光伏发展潜力巨大,尤其工商业项目备案量持续增长(2025年7月单月备案超2GW)。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分布式光伏将成为广东能源结构转型的核心力量。集中式光伏转型探索
广东可能探索“集中式+储能”“集中式+氢能”等新模式,提升项目灵活性和经济性。例如,佛山市三水南山镇光伏复合项目(300MW)配置储能系统(30MW/30MWh),增强电网调峰能力。政策与市场协同发力
广东需进一步完善分布式光伏并网、交易机制,降低企业开发成本;同时加强监管,避免分布式光伏领域出现新的无序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