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正积极推进光伏等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链生态主导力。以下是具体举措和成效:
一、政策支持与顶层设计
专项政策引导
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安徽省以新型技术改造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支持光伏、储能等重点行业通过并购重组整合产业链,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财政激励:对并购后实施的技改项目,按设备投资额的8%给予最高500万元贴息;皖北地区项目在此基础上上浮20%,单项目最高可获600万元。
基金支持:设立并购重组子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为光储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地方政府性股权投资基金参与。
动态清单管理
动态梳理潜在并购企业、拟引进战略投资企业清单,跟进推动意向企业撮合对接,提高重组效率。
建立光储行业并购重组信息交流机制,常态化撮合“两个清单”内企业,用好省优质中介机构库、金融机构库提供专业服务。
二、行业整合成效显著
头部企业加速布局
阳光电源:2024年10月,控股子公司阳光新能源以4.51亿元收购泰禾智能10.24%股份,并于12月完成董事会改组,正式取得控制权。此次收购旨在整合智能装备技术,强化光伏+储能业务协同。
艾能聚:2025年拟以0元收购合肥浙邦100%股权,通过后续300万元实缴快速切入光伏组件、储能赛道,实现轻资产扩张。
国资入场推动产业升级
文一科技:2024年10月,合肥创新投通过“协议转让+委托表决权”方式取得控制权,合肥市国资委成为实际控制人,推动资源整合。
安徽合力:2024年11月,以1.97亿元收购安徽好运机械和安鑫货叉股权,提升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
三、产业链整合方向
技术协同与市场拓展
支持钙钛矿单结电池、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液流电池储能、氢储能等重点领域通过并购重组加快技术布局。
鼓励企业并购光储行业先进产能和优质资产,如艾能聚通过收购合肥浙邦,整合分布式光伏系统开发技术,与现有产线形成互补。
遏制低效产能扩张
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将硅料、硅片、TOPCon/HJT电池片和光伏组件环节移出招引目录,招引重点转向高价值环节(如制造装备、第三方检测认证)。
2024年,安徽劝退、中止7个跨界电池片、组件项目,超80GW产能;全年未引进一家硅料、硅片项目,光伏电池片、组件新签约项目总产能同比减少90%和82%。
四、未来目标与产业生态
提升行业集中度
政策落地后,安徽光伏、储能行业集中度CR10有望两年内提升10个百分点,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
支持合肥、滁州等市争创光储领域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省级光储先进制造业集群。
构建全生态体系
创新载体: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光储创新平台,争创国家级平台。
应用场景:拓展光伏幕墙、光伏车棚等场景,推动建筑光伏一体化;支持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型项目,促进光储协同发展。
国际化布局:组织企业参加德国慕尼黑光伏展、迪拜光伏展等国际展会,扩大产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