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型颗粒硅价格实现六连涨,本周环比上涨2.02%,成交均价达5.05万元/吨。这一趋势由供需关系优化与政策预期共同驱动,具体分析如下:
一、价格走势:六连涨背后的市场信号
本周数据
N型颗粒硅:成交均价5.05万元/吨,环比上涨2.02%,价格区间5.0-5.1万元/吨。
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5.32万元/吨,环比持平,价格区间4.9-5.5万元/吨。
对比历史:N型颗粒硅价格连续六周上涨,累计涨幅显著,反映市场对低成本硅料的偏好增强。
分化趋势
棒状硅与颗粒硅:硅片企业因持有棒状硅库存,对其价格涨幅接受度降低,转而采购性价比更高的颗粒硅,导致颗粒硅需求激增。
库存压力:上游硅料供应仍高于下游需求,但颗粒硅因成本优势,库存消化速度更快。
二、上涨动因:供需博弈与政策托底
供应端收缩
减产控销:多晶硅企业通过减产(如头部企业开工率下调)和控销(限制出货)缓解供应压力,直接推高颗粒硅价格。
成本刚性:法规要求硅料售价“不得低于综合成本”,企业为覆盖成本被迫提价,颗粒硅因生产成本较低,涨幅空间更大。
需求端变化
硅片企业选择:颗粒硅性价比优势突出,叠加棒状硅库存高位,硅片企业优先采购颗粒硅,形成需求端支撑。
终端需求疲软:尽管组件价格低迷(如TOPCon双面182组件价格指数0.67元/W),但政策预期(如“反内卷”政策)支撑硅料价格,形成“成本推动型”上涨。
政策预期强化
能耗标准收紧:新国标将多晶硅能耗门槛从10kgce/kg提升至6.5kgce/kg,部分高耗能产能面临出清,长期利好颗粒硅等低碳技术路线。
反内卷政策:工信部等部门印发行动方案,依法治理低价竞争,引导行业有序发展,稳定市场价格预期。
三、市场影响:产业链传导与行业格局
短期影响
硅片环节:头部企业上调报价(如183N硅片报1.25元/片),但下游电池企业采购谨慎,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电池片环节:价格跟随上游小幅上调,但终端需求不足限制涨幅,行业开工率维持高位但增长平稳。
组件环节:分布式市场报价0.69-0.72元/W,集采价格要求不低于0.701元/W,新订单成交一般,涨势受阻。
长期趋势
颗粒硅渗透率提升:成本优势与政策支持下,颗粒硅有望加速替代棒状硅,重塑硅料市场格局。
行业集中度提高:能耗标准升级将加速落后产能退出,头部企业凭借技术、成本优势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四、未来展望: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价格走势
短期:受减产控销和政策预期支撑,N型颗粒硅价格或维持强势,但终端需求疲软可能限制涨幅。
长期:若政策落地力度超预期(如能耗标准严格执行),颗粒硅价格有望获得持续支撑;反之,若下游需求未能有效跟进,高价成交可持续性将面临考验。
行业建议
硅料企业:优化生产结构,加大颗粒硅产能布局,提升低碳技术竞争力。
下游企业: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合理控制库存,避免因价格波动导致经营风险。
投资者:关注颗粒硅产业链龙头(如协鑫科技等),把握行业整合与技术升级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