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详细阐述了中国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的具体措施和做法,涵盖能源转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降碳路径、支撑保障及全球治理等多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非化石能源实现跃升发展
中国坚持先立后破,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实现了全球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新能源发展。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16.0%增至2024年的19.8%,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
推动风电、光伏发电跨越式发展,同时科学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以水风光一体化为重点推进水电开发建设。
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快发展绿色氢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推进
中国持续提升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84.0%降至2024年的80.2%。
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减量替代,持续推进油气开发利用绿色转型。
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持续提升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发展,中国大力提升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
推动源网荷储(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一体化发展,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二、重点领域低碳发展
产业低碳化进程加速
中国大力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着力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持续更新重点行业环境、能效、水效和碳排放等约束性标准,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
持续打造绿色低碳经济增长点,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升。
积极发挥数字化在提升资源效率、增进环境效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建设运行等领域应用。
清洁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完善
中国大力发展低碳运输工具装备,持续优化运输结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形成。
加速推广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全球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铁路电气化水平世界领先,推动船舶、航空器采用清洁动力,深入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航线、重点船舶靠港使用岸电。
民航机场场内电动化水平全球领先,交通运输结构持续调整优化,绿色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升级。
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提升
中国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方式,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和人居品质不断提升。
城乡规划建设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建筑能效水平大幅提高,建筑用能日趋清洁化低碳化。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新风尚
中国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更多人的自觉选择。
三、重点降碳路径
节能降碳增效行动深入推进
中国始终坚持节能优先方针,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着力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
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后,"十四五"前四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1.6%。
通过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2024年重点领域设备更新超过2000万台(套),形成节能量约2500万吨标准煤。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成效明显
中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的协同效应。
截至2024年底,建成废旧物资回收网点约15万个,各类大型分拣中心约1800个。
2024年,煤矸石、粉煤灰、尾矿等七种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59%,较2020年提高3个百分点。
自然生态固碳增汇效能提升
中国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持续增强。
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近20年来为全球贡献了约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
2024年,森林覆盖率达25.09%,森林蓄积量达209.88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0.52%,目前林草年碳汇量超过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四、支撑保障体系
基础能力持续提升
中国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标准计量等基础能力建设,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支持政策有力有效
中国出台财政、金融、税收等支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低碳领域,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深入开展。
科技创新深度赋能
中国强化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市场化机制日益完善
中国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市场化机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实效。
五、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强大动力
深度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
中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合作,以中国理念和实践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新格局。
中国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的签署、生效、实施,坚定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原则和框架。
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各自能力原则,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绿色已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鲜明底色。
中国搭建与东盟、阿盟、非盟、中东欧、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6大区域的能源合作平台,与34个国家建立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绿色低碳国际合作亮点纷呈
中国持续为全球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优质高效的能源低碳装备产品,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